就一般人的認定,所謂債務就是欠別人錢還沒還清的部分,所以房貸、車貸、信貸或其他各種借貸名目都是債務。然而,同樣是房貸,有些人因而變成屋奴,每天苦哈哈過日;有些人卻藉此買房,轉手賣出,從中獲利,甚至大賺特賺。我們可以發現,借貸用途不同,債務也可能轉身變為資產,而決定貸款成為負債或是資產,全都操之在己!所以,懂得利用財務操作的方法,化債務為資產,是每個現代人都要學的功課。 俗話說:「錢要花在刀口上」,借貸是否成為債務的開始,關鍵就在借貸的用途。舉例來說,信用卡即是跟未來的自己預借薪水,利用信用卡買東西,不僅方便,也可集紅利點數換更多優惠。當有短期資金調度問題,也可借貸現金,臨時救急。只要每月帳單不遲繳,信用卡會是很不錯的理財工具。不過,有許多人利用信用卡買漂亮衣服、皮包、鞋子等等消耗材,甚至過度消費,月底帳單繳不出來,變成卡債一族,信用卡就間接導致負債。所以,任何支出﹝尤其是借錢消費的開銷﹞,消費前一定要先衡量消費的物品的價值:這東西對自己的有何作用?日後若轉手賣出,還有多少價值?考慮過後在消費,就不易被各種優惠廣告吸引,買了太多不需要的東西而負債了。 借貸除可用在消費一途上,也可用來理債。一般房貸是所有貸款中利率最低的,其次是車貸,利率最高則是無擔保貸款,如信貸、信用卡、現金卡等。利率高的貸款,申請容易,甚至可隨借隨還,非常適用短期籌措資金用。但若沒把握短期內可以清償,建議別輕易嘗試。房貸利率低,若本身有其他債務,透過債務整合到同一家銀行的房貸中,降低利率,可節省不少利息,換言之,債務也就減少啦!不過房貸還款期限長,想用房貸理債,要先算清楚債務整合後,應繳債務和利息是否減少,這樣債務整合才划得來。 當然借貸也可當作投資的工具。譬如,買房子申請理財型房貸,就利用可循環的透支額度再借貸資金,再借貸的資金就可拿去做其他房地產或股票等投資。理財型房貸優點是本金還愈高,可動額度愈高,而且可隨借隨還,不動用不計息。因此,許多投資客藉由此種方式買進賣出房屋或股票,從中賺取利差。本來看似債務的房貸,靈活運用,就變成投資的資金。至於如何才能從投資中獲利,那又是另一項課題,在此就不多談。 我認為資產與負債只是一線之隔,是否能懂得財務操作的方法才是關鍵,利用借貸理債或投資都是很好的財務規劃方式。借貸前,先了解自己的需求,並規畫好對未來生活的藍圖,確認目標,擬定好還款計畫,借貸就能是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好工具,而不是令人覺得芒刺在背的債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