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2008年台灣生育率降至世界第一,加上台灣高齡化的社會結構越趨明顯,每個年輕人平均需要負擔的老人人口相對來說增加了,而且人口比例中越來越多是不工作的人,對於國家所得跟競爭力衰退的現象越來越嚴重;正因如此,政府必須提出更多的社會福利來支撐這群人,而支撐這些福利的力量,就是【稅收】。
當今政治人物,為了選票,除了不斷的在爭取那些優厚福利及公共建設的預算,也在所得較低的族群中鼓吹向富人徵稅,要知道,在稅收日益減少的現在,多餘且不必要的預算對將來所必需付出的社會負擔都有很大的影響,而且在M型化的社會裡,為了爭取較多選票的中低收入族群,導致不斷的鼓吹向企業及富人課稅,導致外商爭相走避,本土企業也被迫轉戰到稅率更低的國家設廠,反而少了更多的稅收,這樣一來,負擔變多了,收入更少了,台灣負債的缺口將越來越大。 台灣的政治人物們現在應該停止政黨惡鬥,好好的思考現在人民所真正面臨的問題,例如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、企業收益降低導致每年員工薪資負成長、納稅過高導致個人可支配所得越來越少等等...知道原因後,再來對症下藥,政策才不會像無頭蒼蠅般亂飛亂竄。 首先應該先降低企業的稅率,甚至是免稅,先吸引外資來台設廠投資,且讓本土企業提高獲利,這樣一來,不僅解決了失業率的問題,企業的獲利也可提高員工的平均薪資,之後設法穩定民間物價,對民生必需品及奢侈品實施不同的關稅制度,之後再來降低銀行利率,讓民眾覺得錢放銀行不但不會升息,反而會被通膨給稀釋,可支配所得提高了、物價穩定了、利率降低了,這三大因素必會刺激消費,大量的資金在市場上流動著,這時再來課徵消費稅,相信會讓國家有更正向且源源不絕的稅收來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