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一首音樂,它只是一串跳躍的音符;感受一首音樂,它即是一曲生命的樂章。聽對方說話,它只是一疊瑣碎的句子;感受對方說話,它即是一段交流的時光。走過施工中的街道,有人會臭著臉咒罵:『挖!挖!挖!無處不挖!不亂挖馬路就沒事做是不是?』有人卻能如常的過日子,不因外在環境的醜化,而壞了心情。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意,總為這些不可能盡如人意的事情生氣,是跟自己過不去。 一名漁夫住在海邊數十年,從沒離開過漁村,一名都市來的釣客問他:『你不覺得一輩子待在這裡,很沒意思嗎?』漁夫回答:『怎麼會?我每天都在享受不同的生活!』。生活是靠內在心靈在感受,而非藉外在物質在促成。就如一片葉子飄落,你能看它很詩情,也能看它很哀愁。用包容、豁達的心情看待世事,縱使身處生命的低谷,也能覺察、感受人世的美好。成功的人生,不該著重在物質的成就,而該落實在生活的營造。汲汲累積財富,全心打拼事業,待走到生命終點,回首觀望,是失落了一切?還是收穫良多? 隨著年紀增長,你總有一天會結婚生子。不論夫妻二人是否都出去工作,組成雙薪家庭,投資理財的規劃都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了,屆時「上有高堂、下有妻兒」的三明治族群,很多人被緊張的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,覺得生活一點都不快樂。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金錢觀念,刷出一大筆信用卡債務,或者你的父母用光了退休金,沒有工作能力,無法繼續累積積蓄,你該怎麼辦?不管你願不願意,你都必須挺身而出,幫他們渡過難關。 改換一個角度、觀念去看待造成你不便的人事物,調適心態去接納,如此,生活便會少了不悅,而多出歡喜,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,得先改變你自己。生活是需要規劃的,真正安逸的日子,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,每天庸庸碌碌工作、為下一餐煩惱、跟另一半為生活開銷爭吵,這不是我們想過的日子吧!要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,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於未然,確保事情不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。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三: 一、 夫妻之間的理財計劃。 二、 要教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與知識。 三、 時常關心父母財務狀況與身體狀況。 夫妻間的感情得來不易,相聚更是有緣,討論處理家庭財務方式的時侯,千萬不要迴避,應該追求彼此核心價值觀和夢想的最大公約數,建立一個互相認可的支出和儲蓄計劃。制定理財家庭計劃不外乎五個步驟。 第一步:理清自己家庭的資產、負債狀況,進而分析家庭消費模式,評審家庭整個財務狀況。 第二步:確定家庭的財務目標,要定得明確、可行,並為每個目標附上相應的成本。 第三步:建立家庭財務計劃和預算。 第四步:執行理財計劃,既需要克制和節約,又不能做守財奴,保持一定的靈活性。 第五步:定期檢查計劃執行情況,適時調整。 一名世人認為很成功的實業家,臨終前說了一句話:『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,我有這麼成功的事業!』事業的成功,剝奪了他與親人相處的時間,剝奪了他品味生活的時間,剝奪了他接觸許多人事物的時間, 剝奪了他一輩子的歲月;以致,他的人生空洞到只有一項『成功的事業』。 擁有財富跟成功的事業並不代表真正的成功,我覺得所謂的「幸福、富裕」,不應僅僅侷限於累積財富,在家庭、事業、朋友、健康、金錢當中,都要取得平衡,才算的上「圓滿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