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一輩子離不開錢財,慾望是無窮,但資源卻是有限的,為了表現豁達的人總是把「錢財乃身外之物」這句話掛在嘴邊,我個人對這句話卻有新的感悟,與其當個守財奴,不如先學會怎麼當個理財高手,理財這件事,絕對不是錢賺的愈多愈好,除了賺錢,還得學會省錢、用錢,所以金錢真的是「身外之物」。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,想要達成的境界不同,絕對會影響理財目標的設定。怎樣才是你想要的未來生活?怎樣的目標才不算好高騖遠?怎樣才不會讓自己成為被金錢追逐的奴隸?還是你想繼續過著月光族的生活,自認逍遙自在? 有人說過,當你今天已經開始借用明天的時侯,你就具備更多的資源、面貌與姿態,使你更快還得起,如果你只是一直抓著口袋裡僅有的不放,你真的看不到明天的可能性,因為你只抱著「昨天」。 在我週遭有很多這樣的朋友,他們總是不解的問我,錢不是賺愈多愈好嗎?為什麼還要設定目標?沒錯,錢當然是愈多愈好,但你覺得多少對你來說才算是多?如果真的達到目達,舉例中樂透頭獎好了(我也曾幻想過,笑),3億獨得,棒吧?!那你的日子還要怎麼過下去,每天吃、喝、玩、樂,環遊世界,買大豪宅,然後呢?在回頭包牌買樂透?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?空泛無聊至極,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?因為你沒有所謂的「目標」。 如何設定理財的目標,我建議第一步得具體化、數字化地開列清單開始,例如「我想要一台車子」,但到底是要二手還是新車呢?買1200C.C還是2000C.C以上(關乎到稅金考量)?想要房車還是休旅車?可以ㄠ到什麼配備? 接下來則是計算完成你所列出的各項目標需要花多少錢?需要多久時間?車子從二手車的數萬元到上百萬都有,必須抓出範圍、價差,讓自己知道最低到最高之間分別要準備多少錢。 最後,必須精算你每個月的薪水所得扣除生活必須花費後,每個月可以存多少錢,以一次付清不貸款為前提哦!目標設定後每半年檢視一次,適時修正或補強,時時提醒自己那個目標要先採取相應的理財措施。 除了自我檢視,尋求理財專員提供專業協助,效果可能更佳。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強迫儲蓄都做不到,你就很難談理財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