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卡優網記者 林惠琴 報導】 隨著塑膠貨幣交易風行,國內許多消費機構均提供刷卡服務,連醫療單位也有高達7成設有刷卡付費機制,減少民眾攜帶現金或不足額的困擾。不過遠見民調中心調查發現,國人僅1成左右曾於醫院刷卡結帳,主因在於病患每刷一筆,院方就得支付給銀行一定的手續費,造成醫院的負擔,因此未大力推廣。
根據遠見民調中心發布的「國人醫療付費行為大調查」顯示,全台21家醫學中心與90家區域醫院,接受刷卡支付醫療費用的比例約73.8%,其中提供信用卡服務的占比達53.1%,金融卡則有42.3%。不過多數醫療機構不是未主動告知支援刷卡結帳,就是設有最低金額門檻限制。
目前國人約42.5%曾支付1,0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,其中的88.5%以現金付款,刷卡僅占10.2%。主因是許多民眾認為領錢很麻煩(52.6%)、攜帶現金不安全(29.7%),並擔心身上現款不足(14%),以及無法預支與分期(1
0.3%),因此有60.3%民眾主張醫院須增加刷卡付費,78.3%希望主動告知提供類似服務。
在幾乎人手一「卡」的時代,76.4%的民眾願意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支付醫療費用,又以居住雙北市、桃竹苗與宜基花東地區,年齡介於40至49歲,月收入4萬元以上的族群為主。傾向支付住院(81%)、手術(80.9%)、急診(60.1%)等高費用療程項目,主要考量可以減少攜帶大筆現金交易的風險。
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劉越萍表示,醫療機構提供刷卡付費,必須支付手續費給銀行業者,是一筆不小的壓力。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潘懷宗舉例說明,北投區某醫院年營收約50億元,而淨利僅1,000多萬元,可是要付給銀行的手續費就高達1,000多萬元,扣除後勉強打平。
潘懷宗指出,醫院經營不是以營利為目的,但目前血汗醫院問題嚴重,部分醫院積極納編約聘護士,虧損額度恐再上升,若還得支付給銀行龐大手續費,只怕連生存都很困難。不過相對於信用卡的高額手續費,金融卡成本較低,因此醫療機構接受度高,以台大醫院為例,就僅提供金融卡刷卡服務。
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指出,國人每年醫療支出高達8,000億元,而卡債族群多半是生病或失業造成,過度開放信用卡支付醫療費用,可能造成另類的醫療卡債。不過銀行公會研訓組召集人卓文芳強調,信用卡有申辦財力限制,且部分卡別提供分期免息,適度運用反而可減緩經濟壓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