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三大理財迷思 透過財金課程矯正 |
全球經濟陷入衰退,不少大學生的零用金也跟著縮水,不過根據調查,有修習過財金課程的人,不論是擬定支出計劃和儲蓄計劃,以及準備「緊急生活零用金」的比例都比較高,在面臨不景氣時,已具備較好的抵抗力。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表示,從五個月的觀察與調查當中,可以發現「上課前」與「上課後」,學生對於財務相關行為有很大的不同,像有修習財金課程的人,高達87.5%會為財務目標擬定支出計劃和儲蓄計劃,顯著高於未修習課程學生的比例55.7%。 而且進一步檢視,修習財金課程的學生,會準備「緊急生活預備金」的比例也由上課前的59.5%,提昇至上課後的90.5%,進步幅度相當高,可見財金教育對於改善財務行為的影響。 過去大學生的理財迷思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面向,包括輕忽複利效果、沒有預留生活緊急準備金、申請金融服務前沒有看清楚申請書上的權利義務等,尤其不少人誤以為花錢可以舒緩焦慮與減輕壓力,或禁不起週年慶的誘惑而衝動消費,都是不正確的觀念。 此外,大學生往往也忽視複利效果。只要每一個月儲蓄3,000元,在利率2%的情況下,五年就可以累積近19萬元,對大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筆可觀的進修基金,也會是意外時的緊急預備金,所以對抗不景氣的第一步就是要先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。 現在大學生喜歡消費並希望迅速致富,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建議年輕人如果可以很早開始儲蓄,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,往後的經濟狀況通常都能維持不錯。 資料來源:卡優新聞網 |